Logo

狂热分子:群众运动圣经

9787563374625

原作名:True Believer : 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s

ISBN:9787563374625

作者:[美] 埃里克·霍弗

译者:梁永安

出版社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

出版时间:2011-6

评价:☆☆☆☆

群众运动的特点。(P17)所有群众运动都会激发其追随者赴死的决心和团结行动的意愿;不管它们宣扬的主张或制定的纲领为何,所有群众运动都会助长狂热、激情、热望、仇恨和不宽容;所有群众运动都能够从生活的某些部门释放出强大的动能;它们都要求信徒盲从和一心一意效忠。

作者的两个假定。(P18)一,即使没有外来的煽动游说力量,失意感本身即足以产生“忠实信徒”所特有的大部分人格特征;二,煽动游说技巧是否奏效,端视其能否诱发和强化失意者所特有的那些心理和行为倾向。

对未来有信心,未必是激进;对维持现在,未必是保守。作者对保守和激进的看法过于两极分化。(P30)当“现在”看起来是完美无瑕的时候,我们充其量会希望它维持下去,因为任何改变只能意味着走下坡。因此,有杰出成就和过的充实快乐的人,通常对剧烈革新都不怀好意。

作者将群众运动和实务组织对立,从而将参加群众运动的的人和实务组织对立起来。群众运动或是实务组织都不是,追求自我改善或自我否定的人参加,而是两者都有。难道说印度甘地的群众运动不是追求自我改善?美国黑人金博士的群众运动不是追求自我改善?各地的民族独立不是追求自我改善?(P33)一个群众运动会吸引到一群追随者,不在于它可以满足人民追求自我改善的渴望,而在于可以满足他们自我否定的热望。

多谈谈自己,别再说我同学、我朋友、我亲戚之类的话了。(P35)一个人愈是没有值得自夸之处,就愈容易夸耀自己的国家、宗教、种族或他参加的神圣事业。

关于网上那些不做正事的公知,我认为还是有存在必要的,要容得下不同的声音,作者说得有点过了。(P35)一个人自己的事要是值得管,他通常都会去管自己的事。如果自己的事不值得管,他就会丢下自己那些没意义的事,转而去管别人家的事。(P59)随着个人创造力的衰退,人们参与群众运动的倾向显著增加。那些灵感枯竭而过气的作家、艺术家和科学家,迟早都会堕入狂热爱国分子、种族主义贩子和某种神圣伟业的鼓吹者的阵营。

都是XX的错(P56)普通的纳粹党员会力辩他们并未犯下任何罪行,这并不是虚伪。他们认为自己受了骗,上了当,而且只是执行上级的命令,又何来责任可言。

作者对中国了解不多,却老是谈论,显示自己对中国无知,而这本书又恰恰在美国政治正确并且大受欢迎,这也不难说明为什么美国对华的政策频频出错了。中国容不容易出群众运动从陈胜吴广,到各朝各代的起义就可以看出。居然说中国人不知道为国捐躯的观念和行为,真是贻笑大方。(P60)中国社会较不容易出现群众运动,大概是中国人家庭观念牢固有以致之。“欧洲人‘为国捐躯’的观念和行为,对一个中国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。因为他的家族并不会从这种牺牲中直接受益,反而会因而丧失掉一个成员。”但反过来,“为了让家属获得丰厚报酬,一个中国人却会愿意代替一个待决之囚赴死。”

作者也知道自己夸大和忽略了一些事情。既然是一部思考之书,就需要思想的碰撞,有些同意,有些反对,这是很正常的。(P86-87)料想得到,读者对这部分的论点一定会有许多异议。他会觉得,有好些事情被夸大了。而有好些事情呗忽略了。当本书并不是一部权威性的教科书。它是一部思考之书,并不避讳提出一些片面的真理,因为有时片面的真理也可以开辟新的思路,帮助架构一些新的问题。

促进成员自我牺牲精神的方法:(P87-88)

  • 把他彻底同化到一个紧密的团体(第44至46节)
  • 赋予他一个假想的自我(第47节)
  • 灌输他一种贬抑“现在”的态度(第48至55节)
  • 在他与真实世界之间架设一道帷幕(第56至59节)
  • 透过诱发激情,阻止个人与其自我建立稳定的平衡(第60至63节)

作者一会说东,一会说西。其中一部分单独拿出来的话还不错,整体看起来就很乱,不知道是我理清还是作者的思想的确很混乱。

去年发生的方韩之争,不了了之,在于两方的“忠实信徒”都挺多的。(P107)但凡“忠实信徒”都具有“闭眼掩耳”的能力,对“不值得看或听”的事不屑一顾,而他们所以能够无比坚定不移,力量亦是源于此。他们不会因为危险却步,不会因为障碍重重而气馁,不会因为反面证据而困惑,因为他们根本否定有危险、障碍和反面证据的存在。诚如法哲柏格森(Bergson)所说,信仰的力量不表现在能使人移山,而在于能让人看不到有山要移。

对于主义的论点,作者也太过片面了。难道所有主义,都是这样的吗?想攻击共产主义和民族主义,也不能这么AOE主义啊。主义表达是一种立场、观点或是目的,它们都符合这说法?多谈些问题,少谈些主义。这个道理连中共都懂了,有些人还是纠结在意识形态上面。(P107)帕斯卡尔有关有效宗教(effective religion)的论点,同样适用于任何有效的主义:它必须是“违反天性、违反常识、违反欢乐的”。

从极左到极右,和极右到极左,他们是一类人。(P113)你无法用理性或道德上的理由去说服一个狂热者抛弃他的大业。他害怕妥协,因此你不可能让他相信他信奉的主义并不可靠。但他却不难突然从一件神圣伟业转投另一件神圣伟业的怀抱。他无法被说服,只能被煽动。对他而言,真正重要的不是他所依附的大业的本质,而是他渴望有所依附的情感需要。

有些群众运动并不符合作者所说的“(P119)群众运动不需要相信有上帝,却不能不相信有魔鬼”,典型的例子是甘地和金博士的群众运动。而上面这些运动也有力的反驳了作者的另外一个说法(P138)几乎找不到一个群众运动是单靠说服手段而获得可观和经久成就的。

资本主义在刚出现时不就是一种神圣大业吗?(P142)要是有一天资本主义也成了一种神圣大业,那就反映出,它的优点和长处不再是不证自明的。

一方面说领导人控制不住群众运动,错在集体(P130)看到一些标榜爱上帝、爱基督、爱国家或同情被压迫者的群众运动制造出大量血腥、恐怖与破坏时,我们往往会把这种可耻的扭曲归咎于运动领袖的野心。但事实上,把高贵的动机变形为仇恨于暴力,并不是诡计多端的领导者蓄意操弄的结果,而是由爱上帝、爱国家一类热诚所催生的团结致之。 另一方面又说领导人掌控者运动,如果没有领导人那些运动甚至不会发生。(P144)一旦舞台布置就绪,一个卓越领袖就是不可少的。没有他,就不会有群众运动可言。环境的成熟并不会自动产生一个群众运动,选举、法律和政府组织亦无此能力。把发生在俄国的一系列事件导向布尔么维克革命的,完全是列宁一个人之力。 如果只是这样,也可以当做是作者的论点并不严谨,不必太认真。但是,后面吹嘘丘吉尔等人的言论,则让作者有了带着有色眼镜编写本书的嫌疑。

再论公知(P167)不管一个抨击当局的言辞人,多么相信自己是为被压迫者和受伤害者仗义执言的斗士,他的动机十之八九都是私人和个人性的。

为什么说耶稣不是基督徒,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(P174)真诚的言辞人不需要靠绝对的信仰活下去。他把探索真理的过错看得与真理本身同等重要。他不会排斥思想上的冲突,也乐意参与一来一往的论辩。要是他提出一套哲学或学说,那主要是为了展现才华和作为思想演练,而不是要把它作为行动纲领和信仰原则。固然,出于虚荣心,他们为自己的学说辩护时会相当凶猛,但他诉诸的原则一般都是理性而非信仰。狂热者和对信仰如饥似渴的群众则反是,他们更喜欢给思辨加上神圣的光环,使之成为一种新信仰的源泉。耶稣并不是基督徒,一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。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