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

原作名: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

ISBN:9787500649038

作者:[美] 史蒂芬·柯维

译者:高新勇 / 王亦兵 / 葛雪蕾

出版社:中国青年出版社

出版时间:2008-05

评价:☆☆☆☆

有些习惯是成功的必要充分条件。

我对生命的一种最深刻的感悟就是:要完成最渴望的目标,战胜最艰巨的挑战,你必须发掘并应 用一些原则或自然法则,因为它们恰好左右着你苦苦期待的成功。如何应用一个原理,因人而异,取 决于个人独一无二的优势、天赋和创造力,但最根本的是,任何努力的成功,都离不开恰到好处并游 刃有余地应用某些原则,这些原则对成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。

敏捷,拥抱改变。很多时候是行动力的原因。有些问题你不去解决,永远是一个问题。如果你开始行动,最大的难题就解决了。

面对问题和挑战,习惯性地谴责其他所有人和事,似乎成了现行的潜规则,但这只能带来 短暂的解脱,同时却把我们禁锢在这些问题上,找不到解决办法。

比赛还没有结束 如果自己放弃那就是真的结束 ———— 安西教练

谴责周围人和事的必然结果是变成犬儒主义,绝望无助。当我们最后向命运低头,认为自己是环 境的牺牲品,屈服于宿命论带来的厄运时,我们就丢弃了希望,抛却了理想,习惯了听天由命,选择了停滞不前。

事情分轻重缓急,明白什么才是重要的。

我们越来越陷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能自拔,而把健康、家庭、品德以及许多重要的事情放在了工作之后,舍本逐末。

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。

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,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 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,不论动之以情或说之以理,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。 ———— 美国作家弗格森(Marilyn Ferguson)

七个习惯:

  1. 积极主动(BE PROACTIVE)
    • 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,为自己过去、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,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,而非情绪或 外在环境来下决定。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,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的角色,不怨怼别人,发挥 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秉赋——自觉、良知、想象力和自主意志,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,积 极面对一切。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,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。
  2. 以终为始(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)
    •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——先是在脑海里酝酿,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。个人、家庭、团队和 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,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,并据此塑造未来,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、价值 观、关系及目标之上。对个人、家庭或组织而言,使命宣言可以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,它是主要的决 策,主宰了所有其他的决定。领导工作的核心,就是在共有的使命、愿景和价值观之后,创造出一个文化。
  3. 要事第一(PUT FIRST THINGS FIRST)
    •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,是梦想(你的目标、愿景、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)的组织与实践。次 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,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。无论迫切性如何,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,重点是,把要事放在第一位。
  4. 双赢思维(THINK WIN/WIN)
    •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,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,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、财富及资源,而 非敌对式竞争。双赢即非损人利已(赢输),亦非损 已利人(输赢)。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(“ 我 们 ”, 而 非 “ 我 ”)。 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,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 方法,是一种资讯、力量、认可及报酬的分享。
  5. 知彼解己(SEEK FIRST TO UNDERSTAND, THEN TO BE UNDERSTOOD)
    •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,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, 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,增进彼此关系。对方获得了 解后,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,进而卸下心防,坦然而谈,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。知彼 需要仁慈心,解己需要勇气,能平衡两者,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。
  6. 统合综效(SYNERGIZE)
    •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——即非按照我的方式,亦非遵循你的方式,而是第三种远胜过 个人之见的方法。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——不但是了解彼此,甚至是称许彼此的差异,欣赏对方解决 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。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,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 效。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(1+1=1/2),不以妥协为目标(1+1=3/2),也不仅止于合作(1+1=2),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 ( 1 +1 > 2 )。
  7. 不断更新(SHARPEN THE SAW)
    • “不断更新”谈的是,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(身体、精神、智力、社会/情感)中,不断更新 自己。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。对组织而言,习惯提供了愿景、更新及不断的改善, 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,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。对家庭而言,习惯七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, 使家庭效能升级,就像建立传统,使家族日新月异,即是一例。

在了解到新思维时,注意不要成为“愤怒的猴子”,小心思维定式。

要改变现状,首先要改变自己;要改变自己,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。

立场决定观点

实践是个别的、具体的,而原则是深刻的、基 本的和普遍的。原则适用于任何个人、婚姻、家庭以及公私机构。如果我们把原则内化为习惯,就能 够用不同的实践方法应对任何局面。 原则不是价值观。一群盗匪可以有相同的价值观,但却违背了良善的原则。如果说原则是地域, 那么价值观就是地图。唯有尊重正确原则,才能认清真相。

知识是理论 范畴,指点“做 什么”及“为何 做”;技巧告诉 “ 如 何 做 ”;意 愿 促 使 “ 想 要 做 ”。 要养成一种习惯, 三者缺一不可。

有些公司一方面大谈顾客至上,另一方面却完 全忽略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员工。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告诉我们:你希望员工如何对待顾客,就要如何对待员工。

中庸之道。

唯有在金蛋(产出)与鹅的健康和幸福(产能)之间取得平衡,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。虽然你常会因 此面临两难选择,但这正是效能原则的精髓所在。

被动变主动是一切的基础。

人性的本质是主动的。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,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。但这不 等于胆大妄为,惹是生非或滋事挑衅,而是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。

有人误以为“积极主动”就是胆大妄为、滋事挑衅或目中无人,其实不然,积极处世者只是更为 机敏,更重视价值观,能够切乎实际,并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。

如果犯了错却不肯承认和改正,也不从中吸取 教训,等于错上加错,自欺欺人。文过饰非,强词夺理无异于一错再错,结果是越描越黑,给自己带来更深的伤害。 实际上伤我们最深的,既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, 也不是自己所犯的错误,而是我们对错误的回应。 就仿佛被毒蛇咬后,一心忙着抓蛇只会让毒性发作更快,倒不如尽快设法排出毒液。 我们对任何错误的回应都会影响到下一刻发生的事件,所以一定要立刻承认并加以改正,避免殃 及后来,而且我们的力量也会由此得到恢复。

领导与管理就好比思想与行为。管理关注基层,思考的是“怎样才能有效地把事情做好”;领导关注 高层,思考的是“我想成就的是什么事业”。用彼得·德鲁克(Peter Drucker)和华伦·贝尼斯(waII en Bennie。)的话来说:“管理是正确地做事,领导 则是做正确的事。”管理是有效地顺着成功的梯子往 上爬,领导则判断这个梯子是否搭在正确的墙上。

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,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。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(品德),成就什么样的事业(贡献和成就)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。宣言的内容与形式可以因人而异。

成为一个领导去管理别人,首先要管理好自己。这不是简单是时间管理,而且要确定事情的轻重缓急。

有效的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,先做最重要的事情。领导者首先要决定的,就是哪些事情是重要 的;而作为管理者,就是要将这些重要的事务优先安排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,是对计划的实施。

换言之,如果你能够成为高效率的自我管理者, 那么你的自律就是由内而外形成的,是独立意志的 具体表现,你所信奉与追随的就是内在的价值观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生要旨。有了独立意志和诚信 人格,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、冲动以及情绪, 服从这些价值观的约束。

如果你重视一个人, 那么必须同样重视他所重视的事情

我们不应单纯地模仿大师的言行,而应该追求大师所追求的。

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炼自己,因为生活与 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,这是最珍贵的工具。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,具备良 好的思考、学习、创造与适应能力,才能立于不败 之地。拥有财富,并不代表经济独立,拥有创造财 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。

亚马逊上有个评论相当不错:

本书的核心是效能,七个习惯不是最重要的。 如工作:你给老板干活(这样才能付工资),这就是产出。工作时你还有时间学习,培训,提供自己的能力, 这就是产能。如果你只是产出增加而无提升产能的机会,那你就不会有什么前途。如果你产出不多,但产能提升的很好,恭喜你碰到一个傻瓜老板,抓紧时间提高产能,早晚用的上(高薪等着你)。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比比皆是,其实与中国的阴阳平衡也差不多。 但是,大部分老板都是只看产出的,特别是私人企业。只有跨国企业才注意二者平衡,而国企经常有产出少/产能大的情况出现。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