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南开《数学文化》

顾沛

讲师介绍

姓名:顾沛

课程介绍

本课程以难易适当的知识为载体,介绍数学的思想、精神,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,特别注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的融合。该课程注重知识性、趣味性、思想性、应用性的统一,注重师生互动。课程努力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,既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,又着眼于提高学生的 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。

第 1 课 序言(上)

第 2 课 序言(下)

第 3 课 有限与无限

第 4 课 数学中的抽象

第 5 课 “类比”的方法

第 6 课 “变中有不变”的观点

笔记


第 1 课 序言(上)

数学文化的内涵

狭义:数学的思想、精神、方法、观点、语言,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。

广义:出上述内涵以外,还包含数学家、数学史、数学美、数学教育、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、数学与社会的联系、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,等等。

本课中使用“数学文化”一词,更多地倾向于他的狭义解释。

数学科学的研究对象,并不是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态,而是从众多的物质运动形态中抽象出来的事务,是人脑的产物。数学,具有超越具体科学和普遍使用的特征,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。

“数学素养”的通俗说法——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,剩下的东西。

“数学素养”的专业说法

  • 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素养;
  • 数量地用准确、简明、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的素养;
  • 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,合理地提出新思想、新概念、新方法的素养;
  • 对各种问题以“数学方式”的理性思维,从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素养;
  • 善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量化,建立数学模型的素养。

第 2 课 序言(下)

有两个人赛跑。甲到达100米终点线时,乙才跑到90米。现在如果让甲的起跑线退后10米,这时两人再同时起跑比赛,问比赛结果将怎样?为什么?

回答1:甲赢。根据题目可知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90%,在甲跑到110米时,乙会跑到110*90%,即99米。所以甲赢。

回答2:甲赢。当乙跑到90米时,甲和乙是同时到达的。因为甲的起跑线退后10米,乙跑到90米时甲是90+10=100米。此时,甲和乙都距离终点线10米,而甲速度比乙快。所以甲赢。

需要说明的是,上面的问题不考虑加速度等情况,假设甲和乙都是匀速的。也不考虑其他现实世界中需要考虑的问题,比如状态、体力之类的。


第 3 课 有限与无限

“有无限个房间”的旅馆 1)客满后又来1位客人(客满指所有的房间都有人住,每间房住1位客人)

首先将第1间的客人移入第2间,第2间的客人移入第3间,第n间的客人移入第n+1间。 这样第1间就空出来了,即客人可以入住。

2)客满后又来了1个旅游团,旅游团中有无穷个客人

首先将第1间的客人移入第2间,第2间的客人移入第4间,第n间的客人移入第n*2间。 因为奇数是无穷个,所以客人可以入住。

3)客满后又来了10000个旅游团,旅游团中有无穷个客人

首先将第1间的客人移入第10001间,第2间的客人移入第20002间,第n间的客人移入第n10001间。 将每个旅游团第1位客人安排到1~10000的客房中,将每个旅游团第2位客人安排到10002 ~ 20001的客房中,将每个旅游团第n位客人安排到(n-1)10001+1~ n*10001-1的客房中,最后客人都可以入住。

我们可以将本来住在客满的旅馆中的客人也看做是1个旅游团,这样很容易就发现,当来n个拥有无限客人的旅游团时,我们是将无限分为n+1份。看到这里就你会明白来了1个拥有无限客人的旅游团是将无限分为2(1+1)份,而来了10000个拥有无限客人的旅游团则是将无限分为10001(1+10000)份。

但是现在有个问题,如果是来了无限个拥有无限客人的旅游团,怎么办呢?无限+1结果还是无限,新来的客人将无房间可住。这种方法可以解决有限个旅游团的问题,却不能解决无限个旅游团的问题。

仔细想想,来了无限个拥有无限客人的旅游团,其实是无限个拥有无限客人的旅游团如何安排到无限个房间中?我们转换一下思路,将旅游团都编个号,我们可以得到1、2、3、直至无限个旅游团。然后将每个旅游团中的每个客人进行编号,可以得到1-1,1-2,1-无限,2-1,2-2,2-无限,无限-1,无限-2,无限-无限。在全部都编好号码后,最后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安排至无限个房间中了。

如果将“1-1,1-2,1-无限,2-1,2-2,2-无限,无限-1,无限-2,无限-无限”,中的连接符改为点,那么这些不就是小数吗?从这可以发现小数是和自然数是一一对应。再扩展一下,连接符也可以改为分隔符,没错分数也是和自然数一一对应的。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:“无穷集合的本质是在它里边可以找到一个真子集和全集一一对应。”

欧几里得的《几何原本》里边有这样一个公理,就是“部分小于全体”。这个公理只对有限集成立,对无限集“部分可以等于全体”。这个等于是在建立一一对应的这个理解下,两个集合,如果能够建立一个一一对应的关系,就把这两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叫做相等。


第 4 课 数学中的抽象

学会数学“抽象”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。“抽象”是数学的武器,是数学的优势。

我们可将点分为奇节点(节点有奇数条线)和偶节点(节点有偶数条线),除了起点和终点,其他必须为偶节点(中间经过的那些点,因为有进有出,所以必然是偶数条线),所以一笔画的图形只能最多拥有2个奇节点。


第 5 课 “类比”的方法

合情推理它不同于逻辑推理,比如类比、归纳、联想、猜测。合情推理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,也可能是错误的。还要靠逻辑推理去证明或者证否。合情推理自己不是证明,因为它无法保证已知相同的属性与推出的属性之间有必然的联系。它只是合情的联系,但是它趋势活动新思路新发现的一种观点、一种手段、一种方法,所以它对于创新思维是很重要的。

1条线最多把平面分为2个部分,2条线最多把平面分为4个部分,而第3条线要分的最多,必须和之前2条线都相交。因为第3条线得到了2个新的交点,2个交点将直线分成了3部分。因此4+3=7。然后我们加入第4条线,和之前的3条线都相交,得到3个新交点,3个交点将直线分成了4部分,所以7+4=11。

由此可得公式:

f(1) = 2;
f(n) = f(n-1)+n;

3个平面最多把空间分成8个部分。然后新加入一个平面,要想把空间分的部分数最多,就要相交情况最复杂。所以新加进去的这个平面,就要与原来的3个平面都相交。因此,就在新增加的这个平面上,得到了3条新交线。而这3条新交线最多把新增加的这个平面分成了7个部分,这7个部分都把新增加的这个平面穿过的相应的空间部分一分为二。原来3个平面已经把空间分成了8个部分,然后增加一个平面后,有其中7个平面被一分为二,即8+7= 15。我们将平面加到5个,和之前4个都相交,得到4个新交线,而4个新交线将平面分成11个部分,所以15+11=26。

由此可得公式:

f(1) = 2;
f(n) = f(n-1)+n;
f2(1) = 2;
f2(n) = f2(n-1)+f(n-1);


第 6 课 “变中有不变”的观点

“变中有不变”对于圆来说是圆周率(π),对于直角三角形来说是勾股定理(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)。在事物变化的时候它的某些性质不变,这就是“变中有不变”。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