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武士道

ISBN:9787100012690

作者:新渡户稻造

译者:张俊彦

出版社:商务印书馆

出版时间:1993.02

评价:☆☆☆☆

关于武士道出现的原因,书中是这样说的,“正如医生靠职业上的礼法抑制彼此之间的竞争,又如律师在破坏了礼节时必须要出席质询会一样,武士也必须有某些准则来使他们的不端行为受到最终的审判。”

日本皇室和英国皇室类似之处,“天皇不是法律国家的警察的首长,或者文化国家的保护人,他是昊天在地上的肉身代表,在他那尊贵的身上同时具备昊天的权力和仁爱。如果说鲍特密先生就英国皇室所说,‘他不仅是权威的形象,而且是民族统一的创作者和象征’,那末这种说法,就日本皇室而言,更应该两倍,三倍地加以强调。”

“人们把世界区分为异教徒和基督教徒,然而并不去考察在前者中究竟隐藏着多少善,而在后者中究竟混杂着多少恶。他们拿自己的最善部分去同邻人的最恶部分相比较,拿基督教的理想去同希腊或东方的腐败相比较。他们并不寻求公平,而以汇集一切能够说明自己宗教优点的事、一切能用以贬抑其他形式的宗教的事为满足。——周伊特(Jowett)《论信仰与教义的讲道集》第2章

作者对于武士道的善大幅说明,对其恶却避而不谈。当然这个和写作背景有关,已经有众多方面的书籍大谈武士道的恶,而且日本当时军国主义已经比较严重了。作者就是在这种历史环境下决定写一本书关于武士道,为武士道辩护的倾向很重,我觉得作者挺自恋的。

另外在豆瓣书评看到关于中日两国的区别,觉得不错在这里转载一下 > 五伦,受到中国影响的日本也有,但他的排列却和中国有着不同 > > 中国是“仁,义,礼,智,信” > > 日本是“义,勇,仁,礼,诚” > > 大体上是一样的,但在日本“义”被派在“仁”之前,在中国“义”则在“仁”之后,中国人认定“义”的基础是他所行“义”之人,必须有“仁”。中国古代的帝皇也大多说的是“以仁义制天下”,所以,一旦人们认为这个人不在“仁”,他们就想着去推翻他,所以,看看中国5000年的历史,没有什么所谓的绝对核心,对人们而言,没有什么是不可改变的,也就没有了精神核心这个概念。 > > 反观日本,他的天皇是一系直底,改变的只是幕府,即使是真正拥有实权的幕府,对待天皇也毕恭毕敬,在天皇与其他人之间划上一道分界线,做为神而不是人存在在日本人心里面,做到对天皇的绝对信仰,这正是自信心的来源。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